經國際信息顯示學會(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簡稱“SID”)北京分會獎項委員會評審,再經SID北京分會執委會審核后,SID China揭曉了2025年獲獎人物。浙江大學教授、納晶科技創始人彭笑剛被授予“SID中國顯示創新突出貢獻獎”,以表彰其取得突出原始創新成果并實現轉化、產生顯著經濟和社會貢獻。
SID中國顯示創新突出貢獻獎表彰過去以來取得突出原始創新成果并實現轉化、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70歲以下,擁有3年以上SID會員會齡的優秀人士。該獎項由SID北京分會獎項委員會根據提名人選進行評審并經SID北京分會執委會審核,于3月23日在ICDT 2025開幕式上舉行頒獎儀式。

彭笑剛,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浙江省激發態材料合成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納晶科技創始人、研究院院長、國際頂尖納米材料學家,主要研究溶液納米晶的合成、性質與應用。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和重點項目等。在Nature、Nat. Commun.、J. Am. Chem. Soc.等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200余篇論文。入選了Thomson Reuters全球百名頂尖化學家榜單(名列第八);因其對“應用于顯示領域的可溶液加工量子點的發展”的貢獻獲得了國際信息顯示學會 SID頒發的“特殊貢獻獎”;2021年當選中國化學會會士;獲2022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彭笑剛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量子點激發態合成控制”新概念,發展出“合成化學配體化學與激發態譜學相結合”的新手段,奠定了光致發光量子點背光源顯示的科學基礎,并成為量子點工業化生產的標準方法,實現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關鍵跨越。
2009年,彭笑剛教授創立了納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實現了量子點的大規模生產。在過去十多年里,納晶科技不斷迭代光致發光性能優異的量子點材料,逐步推出量子點管、量子點膜、量子點擴散板、量子點封裝芯片等全部四代量子點背光源產品,成為當前全球唯一完整量子點背光解決方案提供商,助力中國顯示龍頭企業在液晶產業升級過程中處于領先地位。
在量子點電致發光(QLED)領域,彭笑剛教授首次制備出外量子產率、大功率效率和壽命均創紀錄的紅光量子點發光二極管,實證QLED應用于顯示和照明產業的可行性,其研究成果入選 2014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并被列入國家關鍵共性技術。彭笑剛教授大力推動產業資本大規模投入到QLED顯示研發,解決該顛覆性技術關鍵問題,引領全球下一代顯示技術發展浪潮。